其他

刘实打擂台, 挑战11公子哥: 一篇《中国科学》"土牛逼“盖过施颜CNS洋牛之和, 勿容质疑!

2018-01-13 作者| 刘实 蝌蚪士

特别声明


本平台推出文稿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旨在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净化大学教育与科研生态环境。但声明该文仅代表原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意味着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异议或侵权,本平台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期望读者关注点赞《蝌蚪士》公益事业: 为苦逼科民发声、并贡献正义的智力;且为平民大众免费科普,使之走进科学、传承科学、壮大科学——人人都能成为真才实学的蝌蚪士 (主编| 赛德夫).

原题目:

施一公掌管西湖大学能否实现鸿愿另当别论,

但其所发CNS牛文加起来比不上刘实一篇《中国科学》: 

勿容质疑, 不信就公开打擂!

作者:刘实


这几天因为施一公的“弃公营私”、“不爱清华爱西湖”、硬是要把一个金钱推起来没根底的“小学校”瞬间转变成超越清北、亚洲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学校”,引发了中国科学界的又一阵骚动。为施一公叫好的、骂坏的都有。如果真想搅和进去辨个是非清白、恐怕还真是浪费时间。


所以,笔者在对“施一公西湖大学”瞬间成世界一流作出“痴人说梦”的“实话评论后”,决定不再继续“独家”深度解析这个事件了。而对于施一公不(再想)当清华“船长”但却留在清华(教授位置)“船上”到西湖“全职钓鱼”的“不踩两只船”做法也不再求真挖苦,只是把“大家”表述的一些观点抓到这里,一起“绕议”。



施一公,1967年出生于河南郑州市,因为中学成绩优秀,而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毕业以后又赴美国深造,1995年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博士。归国以后不久,在2011年,施一公曾和北京大学教授饶毅,在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的科研文化》一书,当时指出了我国科研方面,存在种种弊端,而且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引起很大轰动。


他的行为,社会上引起的强烈的反响,不过在他带领下,清华生科院,近几年发展很快,出了不少科研成果,这个领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不能不说施一公的功劳居功至伟。那么他这次为什么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呢?我觉得按他的做事风格,西湖大学是民办高校,主要资金的扶持是来自王健林,马化腾等的捐助,那么有了充足的资金扶持,而且学校定位在,培养博士生,主导方向要求小而尖,我觉得这很符合,民办学校,当今世界最新理念。另外施一公在美国呆了很多年,可以把美国学校的,管理研究经验,和西湖大学目前发展方向,想融合。当然,他曾放出了许多豪言壮语,说请20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西湖大学任教,五年之内建成亚洲一流高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信心十足,这是值得我们肯定。另外美国,哈佛大学,也都是民办,我国这样的民办高校还很少?民办高校可以提供更大的施展空间,经营更加灵活,效率可能会更好。他归国已经十来年了,而且他认为,大学本应该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如今我国的教育在管理上一刀切,他认为这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施一公是想在西湖大学施展自己的抱负,所以我们也衷心希望他能够如愿以偿。


说西湖大学可以被办成世界一流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施一公是个牛人,因而可以牛逼。那么,施一公真是很牛吗?下面这篇“知乎也者”的文章似乎有不同观点的碰撞。


施一公到底有多牛?据说他的研究成果逼得国外很多实验室都关了门是真的吗



知乎网友提问:


施一公到底有多牛(据说他的研究成果逼得国外很多实验室都关了门)?


施一公肯定是得到了高层的大力支持这点毋庸置疑,但是他到底有牛呢?据说,他发了很多大牛论文,据说他获了很多奖项,据说他的研究又快又狠,据说国外很多研究小组千万百计打听他现在的研究方向,然后躲这个方向远远的以免当炮灰,据说由于他的研究成果又快又好已经逼得国外很多实验室关门了,据说他的成果又快又好已经逼得外国很多同行业大牛们申请不了经费发不了文章了........求确认!


知乎匿名用户回答:

4,27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方舟子早就说施一公就干的工匠活,结果成了神。


施一公师徒的问题就是没有专攻,并不是围绕一个自己解析好了的结构继续深挖,而是又Jump到别的蛋白去发CNS去了。


他们对结构生物学的贡献还如不Yifan Cheng呢。


我有两个问题:1 他们师徒解了这么多蛋白结构到底解决了什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 2 这些结构他们不去解别人是不是短时间内解不出来?


去年因autophagy得诺奖的Ohsumi说过,当竞争成为第一位的时候,这样的科研是没有
多大意义的,真正重要的工作是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像Seymour Benzer,当年决定用果蝇去研究昼夜节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相信能成功,因为大家想象中节律太复杂了不可能单基因控制的,但他筛出了第一个控制节律的突变体per,直接踹开了节律分子
机制的大门,那篇文章发在pnas上,不是cns。颜宁师徒能问问自己这么多年发的cns加一块能有Benzer的这篇pnas重要吗?


做结构的一直在号称蛋白结构解析可以指导药物设计。


颜宁和施一公需要做的事情是弄出一个drug来,而不是继续不停的解更多的蛋白。


就算弄不出新药,像晓东一样开个公司做更好的me2 drug,也算造福社会。


说白了,还是解结构顺手了,不愿跳出comfort zone。


老实讲,施一公做的东西都是垃圾,对国家一点贡献也没有


施一公每年骗走几千万科研经费够盖多少所希望小学,给农村孩子买多少营养午餐


结果呢,学生物的都知道,他做的电镜实验每个月都发science,都是为美国人的生物研究做嫁衣,理论创新也没有,对中国的实际用途也没有


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会用他的结果做任何东西。


你看施一公最近几年发的文章题目就知道


都是
structure of ........


都是电镜做结构的论文,这种论文说不好听的,就是拿中国经费给美国人免费做实验
还不是什么高级有创意的实验,就是廉价劳动力


看到颜宁一篇文章讲她做的一个晶体结构别人比她早两周作出来了,她有多难受.


尼妈,如果你们这些工作别人早两周晚两周也可以做出来,科学的原创性在哪里?早两天晚两天对个人意义重大,在科学发展上有区别吗?而且都是要公开发表共享的.


有些基础研究还是要支持的,因为你也不知道将来哪块云彩会下雨。而那些没有技术含
量全靠堆人工的伪高科技就算了吧。记得以前普林斯顿彦采访中说过手下学生得到新结
果以后她就一个星期内不睡觉写出文章寄出去,有语法错误都不管了,因为迟一步说不
定就有国际上其他组搞出来了。你说这种搞的是高科技吗?有她没她不就是差个把星期
的事情吗?


别人发明了显微镜以后全世界只有几个组里买得起,所以得赶快用它多看看周围,不用
逻辑,不用动脑子随便看看就是一片自然或科学,多雇民工就能多看东西。你说它不重
要吧,看的也是前人没了解的东西,你说它重要吧,门槛太低级,就是多雇两个民工的
事,而且只是早个把星期发现而已,所发文章只能赢得点赞,没啥实用。


微博网友回答:

nyouyou

今天 01:31 来自 微博 http://weibo.com

15年8月,在瑞士开会。闲逛一会无聊手欠给Science的editor写了一封presubmission enquiry,竟然几小时之后就收到回复,“我下周去度假,你能不能本周五之前把文章


投过来?”我顿时头皮发麻啊,这是明明白白在告诉你:人家手上已经有something,


你赶紧识时务点快投快投啊。话说当时我手上只有两个figure和introduction,别的部分还在优哉游哉呢(因为当时我觉得分辨率低,有点不好意思发表)。不管了,跟学生利用时差,我写一部分就发给他们proof read。6个小时睡眠之后再接力。除了必须的


开会,吃住都在hotel,会议安排的游山玩水一概逃掉。终于,在我去火车站之前的10
分钟完成了submission;然后坐火车到米兰,在机场查E-mail,竟然已经送出去review了。这是我记忆里面写稿最狼狈、接收最顺利的一次。谁让那是一个太重要的结构呢。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越看越觉得颜很low,心平气和地讲,没有酸的成分,大家不同意尽管可以批评。之前
看过她在清华开学典礼的一个演讲,说解一个蛋白结构怕被别人抢发,天天盯着cns看
,心情跟过山车一样,就觉得很low,整个演讲思想浅薄没有一点深度,这样的科研你
不做别人一样很快做出来,除了吹嘘又发了一篇cns能有多大的意义?现在又搞了三天
发science这一出,“后来Nature编辑告诉我说,我竟然没把这篇投给他们,有点吃醋
,hoho。怎一个得瑟了得” 只要智力稍微正常的人都可以从里面读出来浓浓的炫耀味
,哎,不就是又一篇你不解别人一样很快解出来的结构"cns"嘛,现在又出来发澄清声
明,字里行间里都是欲盖弥彰的味道,怎一个low字了得。。。


就颜宁这段话,没被洗脑过的人,谁敢这么说,不是被人笑死了:

======================================================================================
接下来,就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2011年7月11日。如果你们去查日历,那是星期一,是在中国看到《自然》新论文上线的日子。我本来应该早上6点出门去机场,在5点55分的时候,我打开了《自然》在线,第一篇文章直接砸来,砸得眼睛生痛,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一个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晶体结构》,这正是我们在做的课题,也就是说,我们被超越了。我们一直说科学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而现实是我们再也没有可能在这个课题上成为第一了,惨败!我把论文打印出来,交给了当时正在做这个课题的张旭同学,她立即泪崩。可是,我们别无选择,晶体还在日本等着我们。于是一切按照原定计划,我们飞赴日本。一路奔波,晚上7点赶到实验线站的时候,那里的工作人员一脸凝重地对我说:“颜教授,你们寄过来的低温罐似乎出了问题”。我心里一沉,这意味着晶体可能出了大问题,这可是我们过去三个多月所有的心血结晶啊!在刚刚承受了被超越的打击之后,这个事故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种赛跑式的科研够丢人的。

这是包身工式的科研。

典型的被义工洗脑了。

在清华毕业典礼将话,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查看Nature论文,真是脑子进水了,不知道她这样追求灌水,会被人笑掉大牙吗


颜宁和施一公工作最大的意义就是:

灌水,灌高档次的水,帮助学校和国家刷排名!


什么科学的进步,人类的认识进步,推动学科发展,都是鬼扯。


国家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


大学要搞面子工程,要排名,要蒙骗国家的钱;


现有的排名指标里,灌水是重要的指标, 颜宁和施一公可以通过灌水来帮助各方面改善指标。


这就是他们的最大的意义。


他们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最大受益者, 也是这套评价体系的支持和维护者。


什么时候这套体系挂了, 他们的工作就扯淡完蛋了。


不过,要等CNS彻底完蛋,那有的等了。估计等着产党脑子转过弯来,不花钱刷排名,干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可行一点。


到时候,他俩又得跑路换个新的宿主了!


当然,能灌高档次的水也是有点水平的,也是高手。


时势造英雄,今天这科研管理体制造就了施一公和颜宁这样的灌水英雄!


要是太祖当年,这俩这么浪费钱瞎灌的话,早就被拿下了。


ZT: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

只又是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晓时,作为论文大国、科研经费大国、科研人员数量大国的中国又一次与这科学盛宴绝缘。国内媒体动不动就喊“诺奖级”成果的今天,到底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对冷冻电镜技术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国内两位学术明星施一公和颜宁的工作离不开冷冻电镜,他们也曾被媒体赞美做出了“诺奖级”的工作,他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呢?


   施一公和颜宁这对师徒同为结构生物学家,他们在CNS(Cell、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这个数据是非常恐怖的,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建校以来还没在CNS上有这么多论文,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也是对这个数据望尘莫及。这么厉害,诺贝尔奖会不会向他们招手呢?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瑞士生物物理学家雅克·迪波什(Jacques Dubochet)、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学家约阿基姆·弗兰克(Joachim Frank)和苏格兰分子生物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理查德·亨德森(Richard Henderson)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理由是:研发了冷冻电镜,简化了生物细胞的成像过程,提高了成像质量。冷冻电镜的分辨率能够达到分子级别,同时能够保持生物分子的自然状态。冷冻电镜的出现让结构生物学蓬勃迅速的发展起来,将诺贝尔奖授予冷冻电镜的研发者,实至名归。


为什么没有给施一公和颜宁呢?他们只是冷冻电镜的受益者,并且他们做的工作也只是依靠电镜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几十万种,比较重要的至少几百上千种。在电镜下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并非是高大上的开创式研究,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就能发CNS,在崇拜CNS的国度里,这是绝好的论文灌水机会。施一公和颜宁能在CNS灌水那么多,得益于清华大学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清华大学专门用了一栋楼去安置3台先进的Titan Krios电镜,施一公还打算再购进一台。有这样的先进设备,换另外的生物学教授也能很快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施一公、颜宁等结构生物学家的成功并非是他们的伟大,而是冷冻电镜设计者们的伟大。施一公、颜宁等人发的CNS越多,就越能说明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只会让冷冻电镜的设计者们更快的摘取诺贝尔奖,他们自己是不会凭解析出蛋白质的结构得到诺贝尔奖的。


施一公和颜宁应该清楚他们这样一个个的去解析蛋白质结构是不可能得诺贝尔奖的,或许他们本来就是喜欢一篇篇的CNS。他们的工作和“诺奖级”根本不是在一个层次,施一公、颜宁离诺贝尔奖的距离和路人甲、路人乙距诺贝尔奖的距离是一个数量级的。


要想在解析蛋白质上摘取诺贝尔奖,只能跳出现在的方法。如果有谁开辟出解析蛋白质结构的新方法,能够将现在的解析过程巨巨简化,想必也是可以摘到诺贝尔奖的。这样的新方法,至少目前还看不到。


知乎匿名用户

牛人可以使无数实验室开张而不是关张。

上周张峰和David Liu发了 非依赖DNA双链断裂的AT->GC定点突变的文章(我没看张峰那篇),你猜能带给多少实验室饭吃?我们已经摩拳擦掌的准备用他们的方法大干一场了。


楼下有个回答基本触及到了为什么大家疯狂diss 11g的本质

那就是“解析蛋白到底有多大用处”


作者说

1 解析蛋白是很有用的,比方说装载进cargo运输对基因治疗至关重要

2 base editing有很多问题应用不佳,所以和11g比起来没有优劣之分。


遗憾的是,现实不是这样的。基因治疗做片段删减一定要有结构知识指导么? 不一定。比方说一个200kD的氨基酸的蛋白太大装不进腺相关病毒,解决方法是多做几个删除片段,寻找不影响蛋白功能的一个片段克隆装进去就是了,有没有结构一样做


base editing 有很多问题应用不佳。但是base editing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模手段,可以很方便的在模型中验证一些突变/snp是不是“driver”基因。在模型中验证后就可以考虑开始筛选抑制剂来寻找治疗手段了。base editing在建立模型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同样的,IPS也不能直接拿来治疗病人,但是IPS可以拿来把病人的(携带突变)的组织建立成干细胞然后无限扩增,这是以前很难做到的。并且通过将干细胞在分化还可以获得常规手段无法获取的病人组织。比方说用病人的皮肤细胞可以获得含有病人基因组的神经细胞,这是常规手段难以获得的。


科学研究都是为人类认知世界做贡献,问题是有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人类的认知世界做贡献,而且还为人类做贡献。比方说几十年来生物医学的基本研究套路是


寻找突变--通过研究突变研究基因功能--寻找“drugable”靶点--筛选抑制剂--转化入医疗实践


(红包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花巨资研究极其罕见的遗传病?”的最佳答案)

而结构生物学,很遗憾是游离于目前的生物医学体系之外的。生物医学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并不依赖结构生物学的知识。一般认为知道结构以后可以简化筛选抑制剂的过程,但是现在都是机械手或者学生加样大范围筛化合物,是否知道结构的意义并不大。而且现在解出来的结构也是Artificial的,并不能反映生理环境下的结构,所以根据结构来优化筛选很可能并不成功。 另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结构生物学在合成生物学领域非常重要。解析出了酶-底物接合区的结构,指出了具体哪个氨基酸负责结合底物,突变这几个氨基酸就如何如何之类,所以了解一个蛋白结构之后就可以给改造这个蛋白质提供指导。但是实际上改造酶有没有结构也一样做,只不过是比对不同种属里同一个蛋白的序列,再做几个突变就找到关键氨基酸了。至于改造蛋白,David Liu的文章里面改进了7轮那个工具酶,用的还是随机突变定向压力选择。


把华大和11g相提并论并不公平。华大烧钱搞流水线是真真正正的打基础。华大测一个物种,就把3', 5' race, cDNA libarary从一个物种中淘汰,节约了研究者大量的时间(well,这些技术在小范围内还是有用的,不过做克隆用不着了)。



毕竟现在我国的钱还没有多到可以随便为人类认知世界做贡献的程度,还有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另一个红包时间,中国的生物研究难发顶级期刊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源的垄断。

一方面是技术的垄断。单细胞测序,高通量测序最初的文章都是CNS,原因很简单,只有Broad,斯坦福他们才有原型机不对外服务。为什么只有他们有原型机?因为只有他们才有硬件软件人才环境。比方说最近刷time line的BD机器人,只有他们有这机器人,他们跳个箱子出一篇顶刊,跑去挖煤出一篇顶刊,跑去蹦极再出一篇顶刊,中国做机器人的就发不出顶刊。更深一层为什么只有BD能做出机器人?他们有最顶级的硬件/软件。(然而颜宁在微博里公开说“我特么的不关注技术点点点”)


另一方面是样本的垄断。比方说转化医学是很容易发顶刊的,给病人上了新药,然后收集样本捣捣浆糊找找突变就是篇顶刊了,然而中国新药实验审批比美国慢大约10年,所以在中国这方面研究就很难发顶刊,没那么多剩饭给你吃。现在国内做CRISPR, PD-1, CAR-T很热,因为这几个是中国可以和美国同步的,三年后肯定井喷国产顶刊文章。有钱烧的话,测他100个PD1病人,每个病人测他1000个细胞,单细胞DNA RNA全上,肯定也是cell。别笑,chinnaiyan那篇cell就是这么发的。MSKCC IMPACT测了一万多个病人的外显子序列,rnaseq,也是cell。 这是真*大力出奇迹搞出来的数据库,还很有用,每出一个都是全学界的一次狂欢。FDA最近已经批了MSKCC impack用于指导化疗/靶向治疗。 东亚裔有人种差异(易瑞沙就是例子),要不要搞自己的基因库?啊呀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才100个病人。。。扯远了。。。


同样的,为什么很多有很好文章的年轻人回国就发不了好文章了?没有环境的支持了。


11g之所以能大量发顶刊,也是因为打破了硬件上的垄断。只是大量发这种文章的性价比很低。说实话,我不酸华大。


以上是我对生物医学领域的观察,欢迎大家讨论。希望同设计并完成过课题的童鞋讨论。


施一公的风格是典型的上世纪的中国制造。
市场上流行什么就做什么,生产资料全部进口,靠着成本控制和手快把产品卖到国外占领市场。


说 “据说国外很多研究小组千万百计打听他现在的研究方向,然后躲这个方向远远的以免当炮灰”。 外行觉得哗好厉害啊吓得别人都不敢竞争。  实际上内行一看就笑了,科学家 “现在的研究方向”还要千方百计打听么。。 真正的大牛在做什么根本不用打听,全世界都知道他在做什么,将要做什么,终极目标,终极理想是什么,根本不用打听。张峰想做什么,一个本科生都知道。


一个是苹果,亚马逊开创体系制定规范,比方说如果不是亚麻强推智能家居,这行业的流行起码还要晚五年。echo和echo dot推开市场,然后一大堆厂商挤进来做智能家居。


一个是富士康通过享受成本,规模,政策等优势把同行业从业者都挤垮。


当然富士康也很厉害,同样的政策只有富士康做大了当然有一套不传之秘,但是这是低一个档次的厉害了。


把施一公和郭台铭相比很不堪么? 说实话我觉得郭台铭厉害多了。


知乎用户回答:

铲专业的屎,讲真实的事

1,094 人赞同了该回答

说真的,施一公这类生物实验室,要感谢国内学生劳力廉价,智力不低,便宜好用还耐操。
月薪3000,能从早上七点半,给你干到晚上两点。


我有个同学做结构,不算大牛实验室,比较努力,五年毕业时手上三篇10左右的文章,只会纯化蛋白。


出国博后转做生化机制,感觉什么都不会,从头学。


标准结构实验室都是流水线操作,构质粒,纯蛋白,结晶 NMR或冷冻电镜,出结果收数据。


第一年你就构质粒,研二开始纯蛋白结晶收数据,每个模块上轮一圈,最后固定在某个模块上不动,成为流水线一部分。


其实不只是结构实验室,构转基因小鼠也是如此。


国内做小鼠的技术还挺强的,吃苦又手巧。


设计敲除位点,转录sgRNA;小鼠超排,取受精卵,胚胎注射;输卵管移植;基因型鉴定,表型鉴定。


四个步骤轮流走,也是流水线。


最近和这方面实验室合作,对接的学生
只做第一步。


问了问其他几步的细节,一年级时他们都轮转过,时间久了,其他步骤细节不太清楚,要问其他人。


这和中国以前作为世界工厂有什么区别?


冷冻电镜是别人发明的,构转基因小鼠的技术是别人发明的,基因测序的机器是别人发明的。


国人在流水线上任何一步都能做得不错,精细化分工,提高效率。


但别人不给你工具呢?你用什么做科研?


施一公的科研成果和水平确实很好。


发了足够多,足够漂亮的文章,每个蛋白结构解出来,对研究那个蛋白的人确实有用;也让好多学生成了老板,开了自己的实验室。


工作量大,有执行力,但总觉得做法不那么漂亮。


可能这就是你真聪明,和你真努力的区别吧?



毕竟施一公的学生们都是聪明的清华博士。
努力到 我都不知道聪明还有什么用了。

。。。。。。

。。。


最后,让我们向所有科研人员致敬!

至于,施一公到底有多牛?他的研究成果是否真的逼得国外很多实验室都关了门?!他的研究工作的意义到底又有多大?是否被过度拔高了?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欢迎讨论!


《知乎》的这篇文章在结尾时要求大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欢迎讨论!”。那笔者就不客气和谦虚了!


笔者还是 “现身说法”地说一下,但也只是简而言之。


在一般人、甚至于主流里的一流科学家看来,施一公是很牛的,因为把那么多的CNS论文往桌上一堆,的确可以吓死一些人。


但是,笔者敢自豪地说,施一公一生现有的所有论文,包括那些CNS牛文加起来的价值都不如笔者1999年在《中国科学》发表的这篇论文(中、英文同时全文发表)。



为什么笔者敢这么说呢?


因为,自从生物学或生命科学有史以来,大家都认为或都接受“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个“细胞分裂”的教条。但是,笔者的发现表明这个认识是根本错误的,笔者发现:一个母细胞生殖一个子细胞后还活着并可生殖更多的子细胞。


不客气的讲,笔者关于“细胞生殖”的发现就如同当年哥白尼的“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真有智慧的人想想,笔者的这个发现在生物学或生命科学领域的意义有多大?是不是发个诺奖都还不够?


当然,被“细胞分裂”这个驴踢过的人或许到现在都不相信笔者这个已经发表近二十年的发现会是真的。一些人甚至于睁眼说瞎话,硬是要把这个基于实验观察得出、更被一些列“逻辑生物学”论文证明的发现说成只是“理论”上的假说或猜想。好吧,既然如此,笔者就再丢下一个更牛逼的话放在这里:刘实就是生命科学领域活着的爱因斯坦。


不信?


摆个擂台,施一公、甚至于和施一公一起办西湖大学的“七君子”一起上台来和刘实一个人比试、比试!


而真要在生命科学领域把西湖大学瞬间变成比世界一流大学还牛的大学,施一公完全没必要请20多位诺奖得主到西湖大学任教,只需谦虚地请刘实给予一点远程指教就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